为规范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以渔业专业实践为导向,具备渔业技术研究、渔业生产、渔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渔业领域综合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三农”,为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具有“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素养。掌握渔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具备独立从事渔业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推广、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渔业技术和渔农村发展工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第1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为主。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本人应在毕业前一年12月上旬提出延期答辩的申请报告,得到批准后最多延长不超过1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三、培养方式
1.全日制方式学习,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本培养单位需与相关生产性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适合渔业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硕士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0学分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后方可毕业和申请学位。
3.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第一导师为主的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来自本校,另一位导师来自生产单位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导师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而稳固的社会联系。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订和调整个人培养计划,指导业务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四、课程学习
1、学分设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2、课程设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需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渔业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所设置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3门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本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3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加该员工的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不得兼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六、学位授予与毕业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自主择业”,学校对其就业进行指导,按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程序办理就业与派遣手续。
附件一、渔业专业硕士学科课程设置
//www.hainanu.edu.cn